手足口病
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肠道病毒,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、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,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、奶瓶、餐饮具等物品传播。
5岁及以下儿童较易感染,儿童可感染不同型别的病毒而多次发病。
每年5-7月、9-12月为新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,也是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的高发季节。
重点人群
散居儿童、幼托儿童和学生。
预防措施
01 注意环境卫生
居室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
02 不要共用物品
儿童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。
03 勤洗手
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。
04 勤消毒
婴幼儿的奶瓶、奶嘴及儿童的餐具,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、消毒,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、曝晒或消毒。
05 少聚集
疾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亲吻、拥抱等密切接触。
06 勤观察
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(主要是手心、脚心)和口腔有没有异常,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。
07 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
儿童出现发热、出疹等相关症状时,家长要及时带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,并将相关情况告知学校/幼托机构老师。
儿童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方可返校。
08 接种疫苗
6个月到5岁的孩子,都能接种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——EV71灭活疫苗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